Zahira

標籤
蘇菲
類型
媒體採訪
樂喜拉
➡️樂喜拉(Zahira)
以蘇菲精神為核心,融合老莊無為思想以及禪宗修行等,教導愛、真實與自由,並活在當下。
☑️生命就是靜心,如果你活生生地、有覺知地活在當下,不需要特別去靜心。樹木沒有靜心,花朵沒有靜心,動植物就是這樣存在著。
☑️不要認同自己是任何疾病,要與真正的自己連結,就是與本我、佛性連結。
☑️頭腦很詭詐,它會一再欺騙你。注意那些思想如何進入你的頭腦,讓自己看到自己這種沉溺,然後脫離這種沉溺。
人說「好漢只怕病來磨」。再大的雄心壯志、勇敢堅強的意志都可能因為疾病纏身而層層剝離。今天我們採訪的對象是一位令人讚嘆,不為病痛所綁架的修行人--樂喜拉。
第一次看到樂喜拉是從一支短片中。她燦爛的笑容並未因身體受帕金森控制而減損,相形之下,反而呈現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動人畫面。她的身體隨著節奏搖擺,嘴角也隨著每次的抽慉而更顯堅強,她是一位同時散發著溫柔與毅力的快樂女人。這樣的女性,我們身邊鮮少遇見。
她對「帕金森」沒有抱怨,沒有自憐,更沒有氣餒,閒聊中可以感受到什麼叫做全然的接納與臣服。
多少人因為生病而失去鬥志、失去歡笑,然而她卻從罹病中學會了欣然接受自己的不協調,同時進一步與抖動的身體共舞。她告訴自己,這就是屬於她個人的節拍;音樂不再只是存在於外在的環境,也從她的內在發生著。音樂已經佔據了她的神經系統、形體與生命。
她熱愛生命,其中當然包含了她的身體。
打開心
生命從此改變
賴佩霞:什麼是讓你踏上靈性道途的主要原因?
樂喜拉:我在德國出生,從很年輕開始,我就是一個求道者,總是在尋找生命的答案,所以自然而然地遠離社會。我對生命感到不快樂,我不喜歡人生,因為不能做自己,我也不喜歡待在地球上,所以成為嬉皮,離開世界的系統。嬉皮運動改變了當時整個靈性生態,許多人不再拘泥於傳統宗教信仰。
奇妙的是,當我打開心,世界就變可愛了,讓我回轉像小孩,每件事因此而改變。有人送我一張到瑞士的機票,旅程的目的就是蘇菲營。參加蘇菲營時,遇見我的蘇菲上師。他出生在越南,住在印度、美國等地。我到印度旅行好幾次,然後遇到奧修,進而成為奧修的門徒,我的生命再次完全改變。我以前聽蘇菲上師說到,人生就是佛陀的生活,然後我遇到真正瞭解這是怎麼回事的奧修,所以我的生命改變了。
從黑暗走到光明
踏入愛的途徑
賴佩霞:嬉皮運動讓你打開心,在嬉皮運動之前,你的人生過得如何?
樂喜拉:我對每件事都感到厭煩。我在巴黎讀書時,遇到哲學家沙特,還是找不到生命的出路,因為那個圈子的人們仍在頭腦裡打轉。那時我非常沮喪,找不到方法可以讓我不再悲哀。後來隨著嬉皮運動的興起,每件事都向我打開,這是我有過最不可思議的經歷,我從完全黑暗的地方走到光明的底下,我對此充滿感恩。我回到自然的天性,接著靈性就來到,我練習靜心,經歷到稱為上帝或存在的那一位,體悟到在我本質裡的天性。隨著嬉皮運動而來的就是靈性運動。蘇菲派對我是一個驚奇的意外,我之前對蘇菲派全然不知。在瑞士,蘇菲上師立刻點化我,教導我靜心,我得到許多支持,突然之間感覺自己飛起來,因為一切對我都變得有意義了,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。
賴佩霞:蘇菲派主要在做什麼?
樂喜拉:蘇菲是一條愛的途徑。雖然我們做的是練習,基本上是在慶祝生命。我最喜愛做的是旋轉舞,在其中享受生命,感謝生命的每時每刻。生命帶領我走出恐懼與負面思想。當我不再視現有的為理所當然,就懂得感恩。所以,蛻變實際上發生在我們的本質裡,每個人的本質都是純真的,但我們對彼此有許多負面的想法,彼此投射,把自己和別人分開。蘇菲與「道」很像。我雖然喜歡蘇菲,但它相當嚴格與強烈,「道」卻能融化這種嚴格。我今年已經六十八歲,而且有帕金森氏症,對理解力的要求不再那麼嚴格,所以比較專精於「道」的講授,這是我近年在教學上所做的調整。
有覺知活在當下
就是靜心
賴佩霞:你現在定居在哪裡?
樂喜拉:我住在紐西蘭,稱為Absurdistan的地方,我有一個共生社區。我雖然得了帕金森氏症,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生病,只是有了這個病症。我跟社區的居民一起住,團體生活對我相當有益。我仍然分享靈性工作,每天做飯給大家吃,因為我喜歡烹飪。我們有一大片土地,可以種菜種花,好像天堂樂園,我在那裡教導生命與靜心。其實生命就是靜心,如果你活生生地、有覺知地活在當下,不需要特別去靜心。樹木沒有靜心,花朵沒有靜心,動植物就是這樣存在著。我和大家一起過著正面積極的生活,一切行動來自覺知,而不是僅來自反應。這片園地雖然不是完美的,但很適合我居住。
賴佩霞:你得了帕金森氏症,那未嘗不是一個激發愛的好機會。
樂喜拉:其實我對自己得到這個疾病相當開心,它讓我發現自己不是這個疾病,不是受害者,我的佛性沒有帕金森氏症,那只是我的身體出現的症狀而已。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身體保持距離,不要認同自己是任何疾病,要與真正的自己連結,就是與本我、佛性連結。
得了帕金森氏症的感覺,就好像「鬼魂」在我們的身體內,它一直想征服你。許多帕金森氏症患者不能喚醒自己的靈魂,不能再照顧自己。我則是每天喚醒自己、召喚自己,進行很多活動,很奇妙地,「鬼魂」就走了,不像以前那樣干擾我。
賴佩霞: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靜心是安靜坐著,是靜態的,但對帕金森氏症患者,安靜坐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樂喜拉:跳舞對帕金森氏症患者相當有益。我們跳舞時,身體開始活動,但不用注意身體的動作,可以做出任何好笑的動作,可以隨時改變動作。唱歌也對帕金森氏症患者有益。我每天都唱歌,各種類型的歌曲都可以唱。拳擊對帕金森氏症患者也很好。此外,盡量吃多種天然的有機食物,因為你需要大量的能量。總之,做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活動,做你享受的事情。當你享受時,大腦會分泌多巴胺,那是你需要的。
賴佩霞:如果身邊有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親人,或者必須照顧他們,你有什麼建議?
樂喜拉:對另一半得了帕金森氏症的人而言,生活是相當辛苦的,包括一起住的人,但不要把他們當作生病的人。在社會上普遍的情形是:人們會向患者投射「你有病」。我的建議是不把它當回事。在我的共生社區,雖然有時必須向別人說明這個疾病,但大家就是不把它當回事。我需要任何東西或協助時,跟他們說一聲就行了。他們若過度擔負我的疾病,我會感到很緊張。即便每個人都會幫助我,我還是必須自理一些事情。我在共生社區為大家做飯,一開始不能切菜,所以每個人都在切菜,我只負責煮菜。現在我可以切菜了,我就自己做。所以,患者可以試著自己做一些事情。
關照頭腦
讓思想自由來去
賴佩霞:人們來上你的課或參加工作坊,探索自己,玩得開心。當課程結束,你希望他們回去之後能持續練習的是什麼?
樂喜拉:我總是告訴他們,觀照頭腦裡的思想。因為頭腦很詭詐,它會一再欺騙你。注意那些思想如何進入你的頭腦,因為你習慣沈溺於自己的頭腦,讓自己看到自己這種沉溺,對此產生很深的洞察力,然後脫離這種沉溺。當你看到頭腦對你講的是什麼,它們就消失了。你必須一次又一次看到頭腦跟你講了什麼,如何耍你。
賴佩霞:當我們談到頭腦,似乎總是負面的,我們也需要看到它的正面功能。
樂喜拉:當然,我們也需要看見這一面。小我有他的運作方式,多數時候正面比負面更危險。每個人都喜歡講正面,總是把它與快樂相連,但那是一個鈎子,所以我教導「無念」。「無念」不是沒有智能,而是你不再被頭腦喋喋不休所影響。就像我的頭腦雖然趨向瘋狂,但我不認同它,就讓這些思想來來去去。
賴佩霞:當頭腦來喋喋不休,戲弄我們,我們就是觀照,即便身體會認同頭腦,也會有痛苦的感覺,還是繼續觀照?
樂喜拉:不要成為頭腦的受害者,你必須創造出與頭腦之間的距離,一步一步地習慣於這個距離,然後這個距離會變得越來越強大。你會逐漸看到自己所製造的電影:我想這樣做,因為想讓自己看起來更美,我想那樣做,因為想成為更好的人。你會看見你如何創造出自己的形象,而不是活出你的本相。你會發現你沈溺於自己的形象,一直不想做真正的自己。
賴佩霞:這對我們是一項重大任務。很多人不認為上帝是慈愛的,總覺得自己會被懲罰,做壞事會下地獄。
樂喜拉:那些是宗教的觀念,我不相信宗教,宗教破壞人類自然的本性。實際上沒有所謂的是非善惡,那是頭腦的狀態。我們的意識具備覺知的功能,你的意識不容許你一直做負面的事情。如果你做出一個太超過的行為,不馬上修正,照樣以這個行為反應,你就為自己創造業力。當你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你修正自己,也會原諒自己,因為現在的我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人,不會再做同樣的事情。
現在靈性的真相越來越多被打開,產生許多影響力,讓人們跳脫框架。宗教是固定的、非動態的信仰。我可以信任它,但不可能相信它,因為它是固著的。人們喜歡教條式的規範,因為教條使他們有安全感。我不批判他們,但不想成為他們其中一員。我喜歡活生生地活著,不再接受任何系統的教導,只回歸自然與生命。
自由與愛相伴
生命有無限可能
賴佩霞:如果我們是自由的,也會是仁慈的。多數人以為若沒有懲罰,人不會善良。核心是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愛,那麼自由就是很美的。
樂喜拉:愛與自由總是相伴的,愛的能量無所不在。當我來到台北,看到綠樹,相當開心,那是愛的能量。即便我們把植物放在花盆裡,它們仍是自由的。蘇菲派說,自由是選擇的本質,而佛教徒選擇覺醒。人們認為他們是自由的,可以選擇,不過,真正的自由是你成為存在的通道,你不再選擇了。就像我來台灣,我只是覺得需要來看看我的朋友們,接著事情就發生了,然後我來了。一旦你變成存在的通道,你就不再選擇了,由祂為你選擇,這就是完全的自由,你不需要再選擇什麼。但人們認為這樣就沒有自由了,對我而言,這是我有過最棒的自由。
賴佩霞:當你對準祂,放掉小我,這就是最大的安全。有些人之所以會害怕,因為所有想法來自小我,從小我而來的自由令人害怕,關鍵是有愛,或者沒有愛。
樂喜拉:我的一生是「生命有無限可能」的範例,我年輕時很不喜歡人群,我現在喜歡和人群在一起。我以前對每件事都感到恐懼,現在不再恐懼感,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無限的可能。
摘錄自【魅麗雜誌】124期 大師對談單元
不要認同自己是任何疾病,要與真正的自己連結,就是與本我、佛性連結。
頭腦很詭詐,它會一再欺騙你。注意那些思想如何進入你的頭腦,讓自己看到自己這種沉溺,然後脫離這種沉溺。
人說「好漢只怕病來磨」。再大的雄心壯志、勇敢堅強的意志都可能因為疾病纏身而層層剝離。今天我們採訪的對象是一位令人讚嘆,不為病痛所綁架的修行人--樂喜拉。
第一次看到樂喜拉是從一支短片中。她燦爛的笑容並未因身體受帕金森控制而減損,相形之下,反而呈現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動人畫面。她的身體隨著節奏搖擺,嘴角也隨著每次的抽慉而更顯堅強,她是一位同時散發著溫柔與毅力的快樂女人。這樣的女性,我們身邊鮮少遇見。
她對「帕金森」沒有抱怨,沒有自憐,更沒有氣餒,閒聊中可以感受到什麼叫做全然的接納與臣服。
多少人因為生病而失去鬥志、失去歡笑,然而她卻從罹病中學會了欣然接受自己的不協調,同時進一步與抖動的身體共舞。她告訴自己,這就是屬於她個人的節拍;音樂不再只是存在於外在的環境,也從她的內在發生著。音樂已經佔據了她的神經系統、形體與生命。
她熱愛生命,其中當然包含了她的身體。
打開心
生命從此改變
賴佩霞:什麼是讓你踏上靈性道途的主要原因?
樂喜拉:我在德國出生,從很年輕開始,我就是一個求道者,總是在尋找生命的答案,所以自然而然地遠離社會。我對生命感到不快樂,我不喜歡人生,因為不能做自己,我也不喜歡待在地球上,所以成為嬉皮,離開世界的系統。嬉皮運動改變了當時整個靈性生態,許多人不再拘泥於傳統宗教信仰。
奇妙的是,當我打開心,世界就變可愛了,讓我回轉像小孩,每件事因此而改變。有人送我一張到瑞士的機票,旅程的目的就是蘇菲營。參加蘇菲營時,遇見我的蘇菲上師。他出生在越南,住在印度、美國等地。我到印度旅行好幾次,然後遇到奧修,進而成為奧修的門徒,我的生命再次完全改變。我以前聽蘇菲上師說到,人生就是佛陀的生活,然後我遇到真正瞭解這是怎麼回事的奧修,所以我的生命改變了。
從黑暗走到光明
踏入愛的途徑
賴佩霞:嬉皮運動讓你打開心,在嬉皮運動之前,你的人生過得如何?
樂喜拉:我對每件事都感到厭煩。我在巴黎讀書時,遇到哲學家沙特,還是找不到生命的出路,因為那個圈子的人們仍在頭腦裡打轉。那時我非常沮喪,找不到方法可以讓我不再悲哀。後來隨著嬉皮運動的興起,每件事都向我打開,這是我有過最不可思議的經歷,我從完全黑暗的地方走到光明的底下,我對此充滿感恩。我回到自然的天性,接著靈性就來到,我練習靜心,經歷到稱為上帝或存在的那一位,體悟到在我本質裡的天性。隨著嬉皮運動而來的就是靈性運動。蘇菲派對我是一個驚奇的意外,我之前對蘇菲派全然不知。在瑞士,蘇菲上師立刻點化我,教導我靜心,我得到許多支持,突然之間感覺自己飛起來,因為一切對我都變得有意義了,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。
賴佩霞:蘇菲派主要在做什麼?
樂喜拉:蘇菲是一條愛的途徑。雖然我們做的是練習,基本上是在慶祝生命。我最喜愛做的是旋轉舞,在其中享受生命,感謝生命的每時每刻。生命帶領我走出恐懼與負面思想。當我不再視現有的為理所當然,就懂得感恩。所以,蛻變實際上發生在我們的本質裡,每個人的本質都是純真的,但我們對彼此有許多負面的想法,彼此投射,把自己和別人分開。蘇菲與「道」很像。我雖然喜歡蘇菲,但它相當嚴格與強烈,「道」卻能融化這種嚴格。我今年已經六十八歲,而且有帕金森氏症,對理解力的要求不再那麼嚴格,所以比較專精於「道」的講授,這是我近年在教學上所做的調整。
有覺知活在當下
就是靜心
賴佩霞:你現在定居在哪裡?
樂喜拉:我住在紐西蘭,稱為Absurdistan的地方,我有一個共生社區。我雖然得了帕金森氏症,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生病,只是有了這個病症。我跟社區的居民一起住,團體生活對我相當有益。我仍然分享靈性工作,每天做飯給大家吃,因為我喜歡烹飪。我們有一大片土地,可以種菜種花,好像天堂樂園,我在那裡教導生命與靜心。其實生命就是靜心,如果你活生生地、有覺知地活在當下,不需要特別去靜心。樹木沒有靜心,花朵沒有靜心,動植物就是這樣存在著。我和大家一起過著正面積極的生活,一切行動來自覺知,而不是僅來自反應。這片園地雖然不是完美的,但很適合我居住。
賴佩霞:你得了帕金森氏症,那未嘗不是一個激發愛的好機會。
樂喜拉:其實我對自己得到這個疾病相當開心,它讓我發現自己不是這個疾病,不是受害者,我的佛性沒有帕金森氏症,那只是我的身體出現的症狀而已。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身體保持距離,不要認同自己是任何疾病,要與真正的自己連結,就是與本我、佛性連結。
得了帕金森氏症的感覺,就好像「鬼魂」在我們的身體內,它一直想征服你。許多帕金森氏症患者不能喚醒自己的靈魂,不能再照顧自己。我則是每天喚醒自己、召喚自己,進行很多活動,很奇妙地,「鬼魂」就走了,不像以前那樣干擾我。
賴佩霞: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靜心是安靜坐著,是靜態的,但對帕金森氏症患者,安靜坐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樂喜拉:跳舞對帕金森氏症患者相當有益。我們跳舞時,身體開始活動,但不用注意身體的動作,可以做出任何好笑的動作,可以隨時改變動作。唱歌也對帕金森氏症患者有益。我每天都唱歌,各種類型的歌曲都可以唱。拳擊對帕金森氏症患者也很好。此外,盡量吃多種天然的有機食物,因為你需要大量的能量。總之,做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活動,做你享受的事情。當你享受時,大腦會分泌多巴胺,那是你需要的。
賴佩霞:如果身邊有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親人,或者必須照顧他們,你有什麼建議?
樂喜拉:對另一半得了帕金森氏症的人而言,生活是相當辛苦的,包括一起住的人,但不要把他們當作生病的人。在社會上普遍的情形是:人們會向患者投射「你有病」。我的建議是不把它當回事。在我的共生社區,雖然有時必須向別人說明這個疾病,但大家就是不把它當回事。我需要任何東西或協助時,跟他們說一聲就行了。他們若過度擔負我的疾病,我會感到很緊張。即便每個人都會幫助我,我還是必須自理一些事情。我在共生社區為大家做飯,一開始不能切菜,所以每個人都在切菜,我只負責煮菜。現在我可以切菜了,我就自己做。所以,患者可以試著自己做一些事情。
關照頭腦
讓思想自由來去
賴佩霞:人們來上你的課或參加工作坊,探索自己,玩得開心。當課程結束,你希望他們回去之後能持續練習的是什麼?
樂喜拉:我總是告訴他們,觀照頭腦裡的思想。因為頭腦很詭詐,它會一再欺騙你。注意那些思想如何進入你的頭腦,因為你習慣沈溺於自己的頭腦,讓自己看到自己這種沉溺,對此產生很深的洞察力,然後脫離這種沉溺。當你看到頭腦對你講的是什麼,它們就消失了。你必須一次又一次看到頭腦跟你講了什麼,如何耍你。
賴佩霞:當我們談到頭腦,似乎總是負面的,我們也需要看到它的正面功能。
樂喜拉:當然,我們也需要看見這一面。小我有他的運作方式,多數時候正面比負面更危險。每個人都喜歡講正面,總是把它與快樂相連,但那是一個鈎子,所以我教導「無念」。「無念」不是沒有智能,而是你不再被頭腦喋喋不休所影響。就像我的頭腦雖然趨向瘋狂,但我不認同它,就讓這些思想來來去去。
賴佩霞:當頭腦來喋喋不休,戲弄我們,我們就是觀照,即便身體會認同頭腦,也會有痛苦的感覺,還是繼續觀照?
樂喜拉:不要成為頭腦的受害者,你必須創造出與頭腦之間的距離,一步一步地習慣於這個距離,然後這個距離會變得越來越強大。你會逐漸看到自己所製造的電影:我想這樣做,因為想讓自己看起來更美,我想那樣做,因為想成為更好的人。你會看見你如何創造出自己的形象,而不是活出你的本相。你會發現你沈溺於自己的形象,一直不想做真正的自己。
賴佩霞:這對我們是一項重大任務。很多人不認為上帝是慈愛的,總覺得自己會被懲罰,做壞事會下地獄。
樂喜拉:那些是宗教的觀念,我不相信宗教,宗教破壞人類自然的本性。實際上沒有所謂的是非善惡,那是頭腦的狀態。我們的意識具備覺知的功能,你的意識不容許你一直做負面的事情。如果你做出一個太超過的行為,不馬上修正,照樣以這個行為反應,你就為自己創造業力。當你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你修正自己,也會原諒自己,因為現在的我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人,不會再做同樣的事情。
現在靈性的真相越來越多被打開,產生許多影響力,讓人們跳脫框架。宗教是固定的、非動態的信仰。我可以信任它,但不可能相信它,因為它是固著的。人們喜歡教條式的規範,因為教條使他們有安全感。我不批判他們,但不想成為他們其中一員。我喜歡活生生地活著,不再接受任何系統的教導,只回歸自然與生命。
自由與愛相伴
生命有無限可能
賴佩霞:如果我們是自由的,也會是仁慈的。多數人以為若沒有懲罰,人不會善良。核心是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愛,那麼自由就是很美的。
樂喜拉:愛與自由總是相伴的,愛的能量無所不在。當我來到台北,看到綠樹,相當開心,那是愛的能量。即便我們把植物放在花盆裡,它們仍是自由的。蘇菲派說,自由是選擇的本質,而佛教徒選擇覺醒。人們認為他們是自由的,可以選擇,不過,真正的自由是你成為存在的通道,你不再選擇了。就像我來台灣,我只是覺得需要來看看我的朋友們,接著事情就發生了,然後我來了。一旦你變成存在的通道,你就不再選擇了,由祂為你選擇,這就是完全的自由,你不需要再選擇什麼。但人們認為這樣就沒有自由了,對我而言,這是我有過最棒的自由。
賴佩霞:當你對準祂,放掉小我,這就是最大的安全。有些人之所以會害怕,因為所有想法來自小我,從小我而來的自由令人害怕,關鍵是有愛,或者沒有愛。
樂喜拉:我的一生是「生命有無限可能」的範例,我年輕時很不喜歡人群,我現在喜歡和人群在一起。我以前對每件事都感到恐懼,現在不再恐懼感,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無限的可能。
摘錄自【魅麗雜誌】124期 大師對談單元
賴佩霞工作室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/* 基本重置 */ * { margin: 0; padding: 0; box-sizing: border-box; } /* 字體平滑 */ html { -webkit-font-smoothing: antialiased; -moz-osx-font-smoothing: grayscale; } /* 主要內容區塊樣式 */ .main-content { font-family: 'Helvetica Neue', Arial, sans-serif; color: #333; line-height: 1.6; padding: 20px; } /* 標題樣式 */ h1, h2, h3, h4, h5, h6 { color: #35495e; margin-bottom: 15px; } /* 鏈接樣式 */ a { color: #3498db; text-decoration: none; } a:hover { text-decoration: underline; } /* 列表樣式 */ ul, ol { margin-left: 20px; } /* 圖片樣式 */ img { max-width: 100%; height: auto; } /* 表格樣式 */ table { width: 100%; border-collapse: collapse; } th, td { padding: 10px; border: 1px solid #ccc; } /* 表單樣式 */ input, select, textarea { width: 100%; padding: 10px; margin-bottom: 20px; border: 1px solid #ccc; } /* 按鈕樣式 */ button { padding: 10px 20px; background-color: #3498db; color: white; border: none; cursor: pointer; } button:hover { background-color: #2980b9;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