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質的關係 I~II

天數
上課時間
地點
上課地址
帶領者
費用
連結網址
課程系列
上課日期
系列課程
類型
Tags
 
所有身心靈成長的果實最終都得落實在生活中,尤其是在赤裸裸的親密關係裡檢驗這些果實。 深入瞭解和接受您那充滿恐懼的內在小孩,是身心靈探索的基本功課。常見很多同修遺漏這方面的探究,一味地強調"光和愛",讓"光和愛"變成一種自我催眠的狀態,真的很可惜! 如果您在上了很多身心靈課程,依然無法在親密關係上使力,那麼您就更需要來上這個課程。 如果您是剛踏入身心靈的探索領域,相信上完課以後,您會覺得自己很幸運,因為它可以讓您避免掉很多身心靈探索的陷阱。 工作坊 「洞見」提供體驗式暨蛻變性的課程,參與者能夠探索他們本質的天性-本性(Self)。 工作坊內所處理的每一個課題,都是透過練習活動、靜心和自我探問的方式,讓參與者加以了解、整合的。課程中運用許多的探索技巧,包括呼吸工作、語音對話(voice dialogue)、引導式放鬆和回溯。 全部工作坊都是在一種信任與放鬆的氣氛下進行,參與者能夠和自己、和他人分享一段愛與尊重的歷程。 期間,參與者能夠學習到一些工具與能力,將其成功地應用在日常實務的體驗中,支持他們在生活裡創造出和諧與安康。 「洞見」工作坊的設計,讓人提升生命的質地,不管是個人或專業的領域;將覺知帶進個人的行為中,帶進與自己、他人和環境的關係模式裡。 本質的關係1 :共依存與內在孩童 共依存是一種狀態:我們缺乏信任與愛自己,因而在生活中無能為自己創造愛。 共依存模式的根源,就在我們攜帶於內在深處的「內在小孩」裡。 他代表我們充滿生命力、純真、信任、沒有防備的面向,那個部份在我們童年時期都受過傷害,並受到壓抑。 在這個工作坊之中,我們會探索內在小孩情緒化的心智頭腦狀態,那是一種受驚嚇、沒安全感、不信任的孩子的精神空間狀態,被覆蓋在一個 補償性成人的底下。透過不同的、適當的練習活動與靜心,學習去辨認出那個情緒化的孩子的恐懼與反應,並加以覺知。 一旦開始覺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上演的模式與行為之後,我們便能夠學習去接受它們,與它們為友。 帶領人:Bhakta 和 Amana 他們的網站是:http://www.insightlook.com 開課日期11/29 ~ 12/1 本質的關係2:向親密敞開 共依存根源於我們在孩童時期體驗到的深層恐懼,它們變成了我們的人格基礎。在這個工作坊裡,我們透過探索內在的判官,以及它在我們內在產生的恐懼:驚嚇與羞愧,來看這些恐懼的起源。 當我們發現那個受傷的「自我小孩」,並且去體驗他時,我們會開啟深刻的內在感受之門。 接觸這些感覺,將它們表達出來,便會學習到親密關係的語言,覺知到關係中的衝突和困難的來源;而那些是我們攜帶進成人關係裡的。 我們也會重新發現自己的本質,為愛創造出健康且真實的基礎。 開課日期12/6 ~ 12/8 09:30~18:00 主辦單位 :普那生活空間 高雄市民生一路201號A棟2樓 07-521-5593 聯絡人:Punita(Nancy) 0934-031389 E-mail : nancy.pune@msa.hinet.net 匯款帳號 : 中國信託銀行(822) 三民分行 帳號 : 118531 752706 羅淑平 網址: http://www.oshoparty.com 歡迎上網查詢詳細資料或留下您的電子信箱,以方便傳送資料,謝謝 團體帶領人Bhakta 談「共依存」與「內在小孩」 請您談一談您的工作坊? 答:我想我比較喜歡談的是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。首先讓我為「共依存」關係下定義。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描述的是一個情況,那就是我們失去信任,失去了對自己的愛,以致於我們無法把愛帶入生命中。關係指的是男人與女人的親密關係,也包含我們生命中的其他層面的關係,例如:在工作上的關係以及與我們的孩子、家人的關係。 在「共依存」(Co-D⋯⋯ependency)關係中我們有兩種相互依賴的狀況:有一種人他會透過另外的一個人去滿足或者說去尋找一個人,在對方身上證明自己的自卑價值感,因為他是缺少信任,缺少對自己的愛。我的意思是說,這種人會從別人身上去找那種愛是存在於別人身上的,他會要求,需索別人給他愛和信任。另外一種人,他會拒絕所有的親密關係,由於恐懼害怕,他會拒絕愛,害怕被愛淹沒。這兩種人,通常是我們帶入關係中的兩種人格。 有一種人,他會從別人身上尋找,以滿足自己的需要,另外一種人就會去避免親密關係,因為他害怕被拒絕。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去做,它是從哪裡來的呢?在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的工作上,就用「內在小孩」(Inner Child) 這個名詞,「內在小孩」就是我們的「核心」本質,它是一個象徵,代表我們內在「核心」的存在。但是這個「內在小孩」在養育的過程中,因為家庭、學校、制約、社會的關係而受到傷害。 當我談到受傷害的「內在小孩」,他已經失去了對他自己和對這個世界的信任,還有失去他對自己的愛。理想化的話呢,「內在小孩」呈現出我們的天真無邪、我們的脆弱、我們的信任、我們的生命力、我們的創造力、我們的自發性等特質,而這些特質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被壓迫掉了, 然後我們就把這個受傷被壓迫的「內在小孩」帶入我們的關係裡面去。 在我們的「共依存」關係的工作坊裡,我們就是要去治療這個內在受傷的小孩,再度發現我們的本質,譬如說這就是愛、自發性、生命力、天真無邪和信任。每一個小孩在出生的時候都帶有這些特質和本質。 在這個工作坊裡面,我們的工作就是去處理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,他們的恐懼、害怕被遺棄、羞恥感、驚嚇,還有害怕被侵犯,這些都是「內在小孩」的基本恐懼,這些恐懼會影響我們的關係和我們的生活。通常這些恐懼都在無意識世界理,所以我們沒有覺知到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,以致於我們都是無意識地在反應,並在這關係當中,一再重覆同樣的模式,犯同樣的錯誤,然後一再地受苦。即使我們在身體上是成人,我們有工作,我們有家人,我們有孩子,但是當障礙來到我們的關係當中,或是在蜜月期之後,「內在小孩」就開始出來。這個「內在小孩」所有的恐懼就開始浮到表面上來。很自然地很無意識地,這個「內在小孩」就讓成人給接收了。 基本上在這個「共依存」工作坊裡面,我們就是把「覺知」帶到無意識、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裡面去。所有「相互依存」關係裡的課題,都是源自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。借由療癒這個「內在小孩」,我們就可以終止這相互依賴的關係,為愛建立良好的基礎。 在工作坊中,我們創造了一個沒有壓力,沒有作為的,不需要去修正的氣氛,把自我的覺知和了解帶進來,這就是療癒會發生的原因。透過「愛」,我們內在的空間就會創造出來,很自然地,我們內在的特質就會浮現出來。我會說,期待、期望、恐懼、壓力、罪惡感把我們的「內在小孩」緊縮了,把他關在裡面。借由愛、了解、接納,能夠將內在小孩從心牢裡帶出來。當我們把內在小孩帶出來的時候,療癒就自動發生了。以上這些說明只是給你有關工作坊的一些概念,當然我們也能夠更詳細進入更深,關於工作坊如何發展。 1
所有身心靈成長的果實最終都得落實在生活中,尤其是在赤裸裸的親密關係裡檢驗這些果實。 深入瞭解和接受您那充滿恐懼的內在小孩,是身心靈探索的基本功課。常見很多同修遺漏這方面的探究,一味地強調"光和愛",讓"光和愛"變成一種自我催眠的狀態,真的很可惜! 如果您在上了很多身心靈課程,依然無法在親密關係上使力,那麼您就更需要來上這個課程。 如果您是剛踏入身心靈的探索領域,相信上完課以後,您會覺得自己很幸運,因為它可以讓您避免掉很多身心靈探索的陷阱。 工作坊 「洞見」提供體驗式暨蛻變性的課程,參與者能夠探索他們本質的天性-本性(Self)。 工作坊內所處理的每一個課題,都是透過練習活動、靜心和自我探問的方式,讓參與者加以了解、整合的。課程中運用許多的探索技巧,包括呼吸工作、語音對話(voice dialogue)、引導式放鬆和回溯。 全部工作坊都是在一種信任與放鬆的氣氛下進行,參與者能夠和自己、和他人分享一段愛與尊重的歷程。 期間,參與者能夠學習到一些工具與能力,將其成功地應用在日常實務的體驗中,支持他們在生活裡創造出和諧與安康。 「洞見」工作坊的設計,讓人提升生命的質地,不管是個人或專業的領域;將覺知帶進個人的行為中,帶進與自己、他人和環境的關係模式裡。 本質的關係1 :共依存與內在孩童 共依存是一種狀態:我們缺乏信任與愛自己,因而在生活中無能為自己創造愛。 共依存模式的根源,就在我們攜帶於內在深處的「內在小孩」裡。 他代表我們充滿生命力、純真、信任、沒有防備的面向,那個部份在我們童年時期都受過傷害,並受到壓抑。 在這個工作坊之中,我們會探索內在小孩情緒化的心智頭腦狀態,那是一種受驚嚇、沒安全感、不信任的孩子的精神空間狀態,被覆蓋在一個 補償性成人的底下。透過不同的、適當的練習活動與靜心,學習去辨認出那個情緒化的孩子的恐懼與反應,並加以覺知。 一旦開始覺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上演的模式與行為之後,我們便能夠學習去接受它們,與它們為友。 帶領人:Bhakta 和 Amana 他們的網站是:http://www.insightlook.com 開課日期11/29 ~ 12/1 本質的關係2:向親密敞開 共依存根源於我們在孩童時期體驗到的深層恐懼,它們變成了我們的人格基礎。在這個工作坊裡,我們透過探索內在的判官,以及它在我們內在產生的恐懼:驚嚇與羞愧,來看這些恐懼的起源。 當我們發現那個受傷的「自我小孩」,並且去體驗他時,我們會開啟深刻的內在感受之門。 接觸這些感覺,將它們表達出來,便會學習到親密關係的語言,覺知到關係中的衝突和困難的來源;而那些是我們攜帶進成人關係裡的。 我們也會重新發現自己的本質,為愛創造出健康且真實的基礎。 開課日期12/6 ~ 12/8 09:30~18:00 主辦單位 :普那生活空間 高雄市民生一路201號A棟2樓 07-521-5593 聯絡人:Punita(Nancy) 0934-031389 E-mail : nancy.pune@msa.hinet.net 匯款帳號 : 中國信託銀行(822) 三民分行 帳號 : 118531 752706 羅淑平 網址: http://www.oshoparty.com 歡迎上網查詢詳細資料或留下您的電子信箱,以方便傳送資料,謝謝 團體帶領人Bhakta 談「共依存」與「內在小孩」 請您談一談您的工作坊? 答:我想我比較喜歡談的是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。首先讓我為「共依存」關係下定義。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描述的是一個情況,那就是我們失去信任,失去了對自己的愛,以致於我們無法把愛帶入生命中。關係指的是男人與女人的親密關係,也包含我們生命中的其他層面的關係,例如:在工作上的關係以及與我們的孩子、家人的關係。 在「共依存」(Co-D⋯⋯ependency)關係中我們有兩種相互依賴的狀況:有一種人他會透過另外的一個人去滿足或者說去尋找一個人,在對方身上證明自己的自卑價值感,因為他是缺少信任,缺少對自己的愛。我的意思是說,這種人會從別人身上去找那種愛是存在於別人身上的,他會要求,需索別人給他愛和信任。另外一種人,他會拒絕所有的親密關係,由於恐懼害怕,他會拒絕愛,害怕被愛淹沒。這兩種人,通常是我們帶入關係中的兩種人格。 有一種人,他會從別人身上尋找,以滿足自己的需要,另外一種人就會去避免親密關係,因為他害怕被拒絕。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去做,它是從哪裡來的呢?在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的工作上,就用「內在小孩」(Inner Child) 這個名詞,「內在小孩」就是我們的「核心」本質,它是一個象徵,代表我們內在「核心」的存在。但是這個「內在小孩」在養育的過程中,因為家庭、學校、制約、社會的關係而受到傷害。 當我談到受傷害的「內在小孩」,他已經失去了對他自己和對這個世界的信任,還有失去他對自己的愛。理想化的話呢,「內在小孩」呈現出我們的天真無邪、我們的脆弱、我們的信任、我們的生命力、我們的創造力、我們的自發性等特質,而這些特質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被壓迫掉了, 然後我們就把這個受傷被壓迫的「內在小孩」帶入我們的關係裡面去。 在我們的「共依存」關係的工作坊裡,我們就是要去治療這個內在受傷的小孩,再度發現我們的本質,譬如說這就是愛、自發性、生命力、天真無邪和信任。每一個小孩在出生的時候都帶有這些特質和本質。 在這個工作坊裡面,我們的工作就是去處理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,他們的恐懼、害怕被遺棄、羞恥感、驚嚇,還有害怕被侵犯,這些都是「內在小孩」的基本恐懼,這些恐懼會影響我們的關係和我們的生活。通常這些恐懼都在無意識世界理,所以我們沒有覺知到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,以致於我們都是無意識地在反應,並在這關係當中,一再重覆同樣的模式,犯同樣的錯誤,然後一再地受苦。即使我們在身體上是成人,我們有工作,我們有家人,我們有孩子,但是當障礙來到我們的關係當中,或是在蜜月期之後,「內在小孩」就開始出來。這個「內在小孩」所有的恐懼就開始浮到表面上來。很自然地很無意識地,這個「內在小孩」就讓成人給接收了。 基本上在這個「共依存」工作坊裡面,我們就是把「覺知」帶到無意識、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裡面去。所有「相互依存」關係裡的課題,都是源自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。借由療癒這個「內在小孩」,我們就可以終止這相互依賴的關係,為愛建立良好的基礎。 在工作坊中,我們創造了一個沒有壓力,沒有作為的,不需要去修正的氣氛,把自我的覺知和了解帶進來,這就是療癒會發生的原因。透過「愛」,我們內在的空間就會創造出來,很自然地,我們內在的特質就會浮現出來。我會說,期待、期望、恐懼、壓力、罪惡感把我們的「內在小孩」緊縮了,把他關在裡面。借由愛、了解、接納,能夠將內在小孩從心牢裡帶出來。當我們把內在小孩帶出來的時候,療癒就自動發生了。以上這些說明只是給你有關工作坊的一些概念,當然我們也能夠更詳細進入更深,關於工作坊如何發展。
所有身心靈成長的果實最終都得落實在生活中,尤其是在赤裸裸的親密關係裡檢驗這些果實。 深入瞭解和接受您那充滿恐懼的內在小孩,是身心靈探索的基本功課。常見很多同修遺漏這方面的探究,一味地強調"光和愛",讓"光和愛"變成一種自我催眠的狀態,真的很可惜! 如果您在上了很多身心靈課程,依然無法在親密關係上使力,那麼您就更需要來上這個課程。 如果您是剛踏入身心靈的探索領域,相信上完課以後,您會覺得自己很幸運,因為它可以讓您避免掉很多身心靈探索的陷阱。 工作坊 「洞見」提供體驗式暨蛻變性的課程,參與者能夠探索他們本質的天性-本性(Self)。 工作坊內所處理的每一個課題,都是透過練習活動、靜心和自我探問的方式,讓參與者加以了解、整合的。課程中運用許多的探索技巧,包括呼吸工作、語音對話(voice dialogue)、引導式放鬆和回溯。 全部工作坊都是在一種信任與放鬆的氣氛下進行,參與者能夠和自己、和他人分享一段愛與尊重的歷程。 期間,參與者能夠學習到一些工具與能力,將其成功地應用在日常實務的體驗中,支持他們在生活裡創造出和諧與安康。 「洞見」工作坊的設計,讓人提升生命的質地,不管是個人或專業的領域;將覺知帶進個人的行為中,帶進與自己、他人和環境的關係模式裡。 本質的關係1 :共依存與內在孩童 共依存是一種狀態:我們缺乏信任與愛自己,因而在生活中無能為自己創造愛。 共依存模式的根源,就在我們攜帶於內在深處的「內在小孩」裡。 他代表我們充滿生命力、純真、信任、沒有防備的面向,那個部份在我們童年時期都受過傷害,並受到壓抑。 在這個工作坊之中,我們會探索內在小孩情緒化的心智頭腦狀態,那是一種受驚嚇、沒安全感、不信任的孩子的精神空間狀態,被覆蓋在一個 補償性成人的底下。透過不同的、適當的練習活動與靜心,學習去辨認出那個情緒化的孩子的恐懼與反應,並加以覺知。 一旦開始覺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上演的模式與行為之後,我們便能夠學習去接受它們,與它們為友。 帶領人:Bhakta 和 Amana 他們的網站是:http://www.insightlook.com 開課日期11/29 ~ 12/1 本質的關係2:向親密敞開 共依存根源於我們在孩童時期體驗到的深層恐懼,它們變成了我們的人格基礎。在這個工作坊裡,我們透過探索內在的判官,以及它在我們內在產生的恐懼:驚嚇與羞愧,來看這些恐懼的起源。 當我們發現那個受傷的「自我小孩」,並且去體驗他時,我們會開啟深刻的內在感受之門。 接觸這些感覺,將它們表達出來,便會學習到親密關係的語言,覺知到關係中的衝突和困難的來源;而那些是我們攜帶進成人關係裡的。 我們也會重新發現自己的本質,為愛創造出健康且真實的基礎。 開課日期12/6 ~ 12/8 09:30~18:00 主辦單位 :普那生活空間 高雄市民生一路201號A棟2樓 07-521-5593 聯絡人:Punita(Nancy) 0934-031389 E-mail : nancy.pune@msa.hinet.net 匯款帳號 : 中國信託銀行(822) 三民分行 帳號 : 118531 752706 羅淑平 網址: http://www.oshoparty.com 歡迎上網查詢詳細資料或留下您的電子信箱,以方便傳送資料,謝謝
所有身心靈成長的果實最終都得落實在生活中,尤其是在赤裸裸的親密關係裡檢驗這些果實。 深入瞭解和接受您那充滿恐懼的內在小孩,是身心靈探索的基本功課。常見很多同修遺漏這方面的探究,一味地強調"光和愛",讓"光和愛"變成一種自我催眠的狀態,真的很可惜! 如果您在上了很多身心靈課程,依然無法在親密關係上使力,那麼您就更需要來上這個課程。 如果您是剛踏入身心靈的探索領域,相信上完課以後,您會覺得自己很幸運,因為它可以讓您避免掉很多身心靈探索的陷阱。 工作坊 「洞見」提供體驗式暨蛻變性的課程,參與者能夠探索他們本質的天性-本性(Self)。 工作坊內所處理的每一個課題,都是透過練習活動、靜心和自我探問的方式,讓參與者加以了解、整合的。課程中運用許多的探索技巧,包括呼吸工作、語音對話(voice dialogue)、引導式放鬆和回溯。 全部工作坊都是在一種信任與放鬆的氣氛下進行,參與者能夠和自己、和他人分享一段愛與尊重的歷程。 期間,參與者能夠學習到一些工具與能力,將其成功地應用在日常實務的體驗中,支持他們在生活裡創造出和諧與安康。 「洞見」工作坊的設計,讓人提升生命的質地,不管是個人或專業的領域;將覺知帶進個人的行為中,帶進與自己、他人和環境的關係模式裡。 本質的關係1 :共依存與內在孩童 共依存是一種狀態:我們缺乏信任與愛自己,因而在生活中無能為自己創造愛。 共依存模式的根源,就在我們攜帶於內在深處的「內在小孩」裡。 他代表我們充滿生命力、純真、信任、沒有防備的面向,那個部份在我們童年時期都受過傷害,並受到壓抑。 在這個工作坊之中,我們會探索內在小孩情緒化的心智頭腦狀態,那是一種受驚嚇、沒安全感、不信任的孩子的精神空間狀態,被覆蓋在一個 補償性成人的底下。透過不同的、適當的練習活動與靜心,學習去辨認出那個情緒化的孩子的恐懼與反應,並加以覺知。 一旦開始覺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上演的模式與行為之後,我們便能夠學習去接受它們,與它們為友。 帶領人:Bhakta 和 Amana 他們的網站是:http://www.insightlook.com 開課日期11/29 ~ 12/1 本質的關係2:向親密敞開 共依存根源於我們在孩童時期體驗到的深層恐懼,它們變成了我們的人格基礎。在這個工作坊裡,我們透過探索內在的判官,以及它在我們內在產生的恐懼:驚嚇與羞愧,來看這些恐懼的起源。 當我們發現那個受傷的「自我小孩」,並且去體驗他時,我們會開啟深刻的內在感受之門。 接觸這些感覺,將它們表達出來,便會學習到親密關係的語言,覺知到關係中的衝突和困難的來源;而那些是我們攜帶進成人關係裡的。 我們也會重新發現自己的本質,為愛創造出健康且真實的基礎。 開課日期12/6 ~ 12/8 09:30~18:00 主辦單位 :普那生活空間 高雄市民生一路201號A棟2樓 07-521-5593 聯絡人:Punita(Nancy) 0934-031389 E-mail : nancy.pune@msa.hinet.net 匯款帳號 : 中國信託銀行(822) 三民分行 帳號 : 118531 752706 羅淑平 網址: http://www.oshoparty.com 歡迎上網查詢詳細資料或留下您的電子信箱,以方便傳送資料,謝謝 團體帶領人Bhakta 談「共依存」與「內在小孩」 請您談一談您的工作坊? 答:我想我比較喜歡談的是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。首先讓我為「共依存」關係下定義。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描述的是一個情況,那就是我們失去信任,失去了對自己的愛,以致於我們無法把愛帶入生命中。關係指的是男人與女人的親密關係,也包含我們生命中的其他層面的關係,例如:在工作上的關係以及與我們的孩子、家人的關係。 在「共依存」(Co-D⋯⋯ependency)關係中我們有兩種相互依賴的狀況:有一種人他會透過另外的一個人去滿足或者說去尋找一個人,在對方身上證明自己的自卑價值感,因為他是缺少信任,缺少對自己的愛。我的意思是說,這種人會從別人身上去找那種愛是存在於別人身上的,他會要求,需索別人給他愛和信任。另外一種人,他會拒絕所有的親密關係,由於恐懼害怕,他會拒絕愛,害怕被愛淹沒。這兩種人,通常是我們帶入關係中的兩種人格。 有一種人,他會從別人身上尋找,以滿足自己的需要,另外一種人就會去避免親密關係,因為他害怕被拒絕。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去做,它是從哪裡來的呢?在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的工作上,就用「內在小孩」(Inner Child) 這個名詞,「內在小孩」就是我們的「核心」本質,它是一個象徵,代表我們內在「核心」的存在。但是這個「內在小孩」在養育的過程中,因為家庭、學校、制約、社會的關係而受到傷害。 當我談到受傷害的「內在小孩」,他已經失去了對他自己和對這個世界的信任,還有失去他對自己的愛。理想化的話呢,「內在小孩」呈現出我們的天真無邪、我們的脆弱、我們的信任、我們的生命力、我們的創造力、我們的自發性等特質,而這些特質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被壓迫掉了, 然後我們就把這個受傷被壓迫的「內在小孩」帶入我們的關係裡面去。 在我們的「共依存」關係的工作坊裡,我們就是要去治療這個內在受傷的小孩,再度發現我們的本質,譬如說這就是愛、自發性、生命力、天真無邪和信任。每一個小孩在出生的時候都帶有這些特質和本質。 在這個工作坊裡面,我們的工作就是去處理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,他們的恐懼、害怕被遺棄、羞恥感、驚嚇,還有害怕被侵犯,這些都是「內在小孩」的基本恐懼,這些恐懼會影響我們的關係和我們的生活。通常這些恐懼都在無意識世界理,所以我們沒有覺知到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,以致於我們都是無意識地在反應,並在這關係當中,一再重覆同樣的模式,犯同樣的錯誤,然後一再地受苦。即使我們在身體上是成人,我們有工作,我們有家人,我們有孩子,但是當障礙來到我們的關係當中,或是在蜜月期之後,「內在小孩」就開始出來。這個「內在小孩」所有的恐懼就開始浮到表面上來。很自然地很無意識地,這個「內在小孩」就讓成人給接收了。 基本上在這個「共依存」工作坊裡面,我們就是把「覺知」帶到無意識、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裡面去。所有「相互依存」關係裡的課題,都是源自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。借由療癒這個「內在小孩」,我們就可以終止這相互依賴的關係,為愛建立良好的基礎。 在工作坊中,我們創造了一個沒有壓力,沒有作為的,不需要去修正的氣氛,把自我的覺知和了解帶進來,這就是療癒會發生的原因。透過「愛」,我們內在的空間就會創造出來,很自然地,我們內在的特質就會浮現出來。我會說,期待、期望、恐懼、壓力、罪惡感把我們的「內在小孩」緊縮了,把他關在裡面。借由愛、了解、接納,能夠將內在小孩從心牢裡帶出來。當我們把內在小孩帶出來的時候,療癒就自動發生了。以上這些說明只是給你有關工作坊的一些概念,當然我們也能夠更詳細進入更深,關於工作坊如何發展。
所有身心靈成長的果實最終都得落實在生活中,尤其是在赤裸裸的親密關係裡檢驗這些果實。 深入瞭解和接受您那充滿恐懼的內在小孩,是身心靈探索的基本功課。常見很多同修遺漏這方面的探究,一味地強調"光和愛",讓"光和愛"變成一種自我催眠的狀態,真的很可惜! 如果您在上了很多身心靈課程,依然無法在親密關係上使力,那麼您就更需要來上這個課程。 如果您是剛踏入身心靈的探索領域,相信上完課以後,您會覺得自己很幸運,因為它可以讓您避免掉很多身心靈探索的陷阱。 工作坊 「洞見」提供體驗式暨蛻變性的課程,參與者能夠探索他們本質的天性-本性(Self)。 工作坊內所處理的每一個課題,都是透過練習活動、靜心和自我探問的方式,讓參與者加以了解、整合的。課程中運用許多的探索技巧,包括呼吸工作、語音對話(voice dialogue)、引導式放鬆和回溯。 全部工作坊都是在一種信任與放鬆的氣氛下進行,參與者能夠和自己、和他人分享一段愛與尊重的歷程。 期間,參與者能夠學習到一些工具與能力,將其成功地應用在日常實務的體驗中,支持他們在生活裡創造出和諧與安康。 「洞見」工作坊的設計,讓人提升生命的質地,不管是個人或專業的領域;將覺知帶進個人的行為中,帶進與自己、他人和環境的關係模式裡。 本質的關係1 :共依存與內在孩童 共依存是一種狀態:我們缺乏信任與愛自己,因而在生活中無能為自己創造愛。 共依存模式的根源,就在我們攜帶於內在深處的「內在小孩」裡。 他代表我們充滿生命力、純真、信任、沒有防備的面向,那個部份在我們童年時期都受過傷害,並受到壓抑。 在這個工作坊之中,我們會探索內在小孩情緒化的心智頭腦狀態,那是一種受驚嚇、沒安全感、不信任的孩子的精神空間狀態,被覆蓋在一個 補償性成人的底下。透過不同的、適當的練習活動與靜心,學習去辨認出那個情緒化的孩子的恐懼與反應,並加以覺知。 一旦開始覺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上演的模式與行為之後,我們便能夠學習去接受它們,與它們為友。 帶領人:Bhakta 和 Amana 他們的網站是:http://www.insightlook.com 開課日期11/29 ~ 12/1 本質的關係2:向親密敞開 共依存根源於我們在孩童時期體驗到的深層恐懼,它們變成了我們的人格基礎。在這個工作坊裡,我們透過探索內在的判官,以及它在我們內在產生的恐懼:驚嚇與羞愧,來看這些恐懼的起源。 當我們發現那個受傷的「自我小孩」,並且去體驗他時,我們會開啟深刻的內在感受之門。 接觸這些感覺,將它們表達出來,便會學習到親密關係的語言,覺知到關係中的衝突和困難的來源;而那些是我們攜帶進成人關係裡的。 我們也會重新發現自己的本質,為愛創造出健康且真實的基礎。 開課日期12/6 ~ 12/8 09:30~18:00 主辦單位 :普那生活空間 高雄市民生一路201號A棟2樓 07-521-5593 聯絡人:Punita(Nancy) 0934-031389 E-mail : nancy.pune@msa.hinet.net 匯款帳號 : 中國信託銀行(822) 三民分行 帳號 : 118531 752706 羅淑平 網址: http://www.oshoparty.com 歡迎上網查詢詳細資料或留下您的電子信箱,以方便傳送資料,謝謝
團體帶領人Bhakta 談「共依存」與「內在小孩」 請您談一談您的工作坊? 答:我想我比較喜歡談的是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。首先讓我為「共依存」關係下定義。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描述的是一個情況,那就是我們失去信任,失去了對自己的愛,以致於我們無法把愛帶入生命中。關係指的是男人與女人的親密關係,也包含我們生命中的其他層面的關係,例如:在工作上的關係以及與我們的孩子、家人的關係。 在「共依存」(Co-D⋯⋯ependency)關係中我們有兩種相互依賴的狀況:有一種人他會透過另外的一個人去滿足或者說去尋找一個人,在對方身上證明自己的自卑價值感,因為他是缺少信任,缺少對自己的愛。我的意思是說,這種人會從別人身上去找那種愛是存在於別人身上的,他會要求,需索別人給他愛和信任。另外一種人,他會拒絕所有的親密關係,由於恐懼害怕,他會拒絕愛,害怕被愛淹沒。這兩種人,通常是我們帶入關係中的兩種人格。 有一種人,他會從別人身上尋找,以滿足自己的需要,另外一種人就會去避免親密關係,因為他害怕被拒絕。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去做,它是從哪裡來的呢?在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的工作上,就用「內在小孩」(Inner Child) 這個名詞,「內在小孩」就是我們的「核心」本質,它是一個象徵,代表我們內在「核心」的存在。但是這個「內在小孩」在養育的過程中,因為家庭、學校、制約、社會的關係而受到傷害。 當我談到受傷害的「內在小孩」,他已經失去了對他自己和對這個世界的信任,還有失去他對自己的愛。理想化的話呢,「內在小孩」呈現出我們的天真無邪、我們的脆弱、我們的信任、我們的生命力、我們的創造力、我們的自發性等特質,而這些特質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被壓迫掉了, 然後我們就把這個受傷被壓迫的「內在小孩」帶入我們的關係裡面去。 在我們的「共依存」關係的工作坊裡,我們就是要去治療這個內在受傷的小孩,再度發現我們的本質,譬如說這就是愛、自發性、生命力、天真無邪和信任。每一個小孩在出生的時候都帶有這些特質和本質。 在這個工作坊裡面,我們的工作就是去處理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,他們的恐懼、害怕被遺棄、羞恥感、驚嚇,還有害怕被侵犯,這些都是「內在小孩」的基本恐懼,這些恐懼會影響我們的關係和我們的生活。通常這些恐懼都在無意識世界理,所以我們沒有覺知到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,以致於我們都是無意識地在反應,並在這關係當中,一再重覆同樣的模式,犯同樣的錯誤,然後一再地受苦。即使我們在身體上是成人,我們有工作,我們有家人,我們有孩子,但是當障礙來到我們的關係當中,或是在蜜月期之後,「內在小孩」就開始出來。這個「內在小孩」所有的恐懼就開始浮到表面上來。很自然地很無意識地,這個「內在小孩」就讓成人給接收了。 基本上在這個「共依存」工作坊裡面,我們就是把「覺知」帶到無意識、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裡面去。所有「相互依存」關係裡的課題,都是源自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。借由療癒這個「內在小孩」,我們就可以終止這相互依賴的關係,為愛建立良好的基礎。 在工作坊中,我們創造了一個沒有壓力,沒有作為的,不需要去修正的氣氛,把自我的覺知和了解帶進來,這就是療癒會發生的原因。透過「愛」,我們內在的空間就會創造出來,很自然地,我們內在的特質就會浮現出來。我會說,期待、期望、恐懼、壓力、罪惡感把我們的「內在小孩」緊縮了,把他關在裡面。借由愛、了解、接納,能夠將內在小孩從心牢裡帶出來。當我們把內在小孩帶出來的時候,療癒就自動發生了。以上這些說明只是給你有關工作坊的一些概念,當然我們也能夠更詳細進入更深,關於工作坊如何發展。
所有身心靈成長的果實最終都得落實在生活中,尤其是在赤裸裸的親密關係裡檢驗這些果實。 深入瞭解和接受您那充滿恐懼的內在小孩,是身心靈探索的基本功課。常見很多同修遺漏這方面的探究,一味地強調"光和愛",讓"光和愛"變成一種自我催眠的狀態,真的很可惜! 如果您在上了很多身心靈課程,依然無法在親密關係上使力,那麼您就更需要來上這個課程。 如果您是剛踏入身心靈的探索領域,相信上完課以後,您會覺得自己很幸運,因為它可以讓您避免掉很多身心靈探索的陷阱。 工作坊 「洞見」提供體驗式暨蛻變性的課程,參與者能夠探索他們本質的天性-本性(Self)。 工作坊內所處理的每一個課題,都是透過練習活動、靜心和自我探問的方式,讓參與者加以了解、整合的。課程中運用許多的探索技巧,包括呼吸工作、語音對話(voice dialogue)、引導式放鬆和回溯。 全部工作坊都是在一種信任與放鬆的氣氛下進行,參與者能夠和自己、和他人分享一段愛與尊重的歷程。 期間,參與者能夠學習到一些工具與能力,將其成功地應用在日常實務的體驗中,支持他們在生活裡創造出和諧與安康。 「洞見」工作坊的設計,讓人提升生命的質地,不管是個人或專業的領域;將覺知帶進個人的行為中,帶進與自己、他人和環境的關係模式裡。 本質的關係1 :共依存與內在孩童 共依存是一種狀態:我們缺乏信任與愛自己,因而在生活中無能為自己創造愛。 共依存模式的根源,就在我們攜帶於內在深處的「內在小孩」裡。 他代表我們充滿生命力、純真、信任、沒有防備的面向,那個部份在我們童年時期都受過傷害,並受到壓抑。 在這個工作坊之中,我們會探索內在小孩情緒化的心智頭腦狀態,那是一種受驚嚇、沒安全感、不信任的孩子的精神空間狀態,被覆蓋在一個 補償性成人的底下。透過不同的、適當的練習活動與靜心,學習去辨認出那個情緒化的孩子的恐懼與反應,並加以覺知。 一旦開始覺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上演的模式與行為之後,我們便能夠學習去接受它們,與它們為友。 帶領人:Bhakta 和 Amana 他們的網站是:http://www.insightlook.com 開課日期11/29 ~ 12/1 本質的關係2:向親密敞開 共依存根源於我們在孩童時期體驗到的深層恐懼,它們變成了我們的人格基礎。在這個工作坊裡,我們透過探索內在的判官,以及它在我們內在產生的恐懼:驚嚇與羞愧,來看這些恐懼的起源。 當我們發現那個受傷的「自我小孩」,並且去體驗他時,我們會開啟深刻的內在感受之門。 接觸這些感覺,將它們表達出來,便會學習到親密關係的語言,覺知到關係中的衝突和困難的來源;而那些是我們攜帶進成人關係裡的。 我們也會重新發現自己的本質,為愛創造出健康且真實的基礎。 開課日期12/6 ~ 12/8 09:30~18:00 主辦單位 :普那生活空間 高雄市民生一路201號A棟2樓 07-521-5593 聯絡人:Punita(Nancy) 0934-031389 E-mail : nancy.pune@msa.hinet.net 匯款帳號 : 中國信託銀行(822) 三民分行 帳號 : 118531 752706 羅淑平 網址: http://www.oshoparty.com 歡迎上網查詢詳細資料或留下您的電子信箱,以方便傳送資料,謝謝
團體帶領人Bhakta 談「共依存」與「內在小孩」 請您談一談您的工作坊? 答:我想我比較喜歡談的是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。首先讓我為「共依存」關係下定義。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描述的是一個情況,那就是我們失去信任,失去了對自己的愛,以致於我們無法把愛帶入生命中。關係指的是男人與女人的親密關係,也包含我們生命中的其他層面的關係,例如:在工作上的關係以及與我們的孩子、家人的關係。 在「共依存」(Co-D⋯⋯ependency)關係中我們有兩種相互依賴的狀況:有一種人他會透過另外的一個人去滿足或者說去尋找一個人,在對方身上證明自己的自卑價值感,因為他是缺少信任,缺少對自己的愛。我的意思是說,這種人會從別人身上去找那種愛是存在於別人身上的,他會要求,需索別人給他愛和信任。另外一種人,他會拒絕所有的親密關係,由於恐懼害怕,他會拒絕愛,害怕被愛淹沒。這兩種人,通常是我們帶入關係中的兩種人格。 有一種人,他會從別人身上尋找,以滿足自己的需要,另外一種人就會去避免親密關係,因為他害怕被拒絕。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去做,它是從哪裡來的呢?在「共依存」(Co-Dependency)關係的工作上,就用「內在小孩」(Inner Child) 這個名詞,「內在小孩」就是我們的「核心」本質,它是一個象徵,代表我們內在「核心」的存在。但是這個「內在小孩」在養育的過程中,因為家庭、學校、制約、社會的關係而受到傷害。 當我談到受傷害的「內在小孩」,他已經失去了對他自己和對這個世界的信任,還有失去他對自己的愛。理想化的話呢,「內在小孩」呈現出我們的天真無邪、我們的脆弱、我們的信任、我們的生命力、我們的創造力、我們的自發性等特質,而這些特質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被壓迫掉了, 然後我們就把這個受傷被壓迫的「內在小孩」帶入我們的關係裡面去。 在我們的「共依存」關係的工作坊裡,我們就是要去治療這個內在受傷的小孩,再度發現我們的本質,譬如說這就是愛、自發性、生命力、天真無邪和信任。每一個小孩在出生的時候都帶有這些特質和本質。 在這個工作坊裡面,我們的工作就是去處理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,他們的恐懼、害怕被遺棄、羞恥感、驚嚇,還有害怕被侵犯,這些都是「內在小孩」的基本恐懼,這些恐懼會影響我們的關係和我們的生活。通常這些恐懼都在無意識世界理,所以我們沒有覺知到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,以致於我們都是無意識地在反應,並在這關係當中,一再重覆同樣的模式,犯同樣的錯誤,然後一再地受苦。即使我們在身體上是成人,我們有工作,我們有家人,我們有孩子,但是當障礙來到我們的關係當中,或是在蜜月期之後,「內在小孩」就開始出來。這個「內在小孩」所有的恐懼就開始浮到表面上來。很自然地很無意識地,這個「內在小孩」就讓成人給接收了。 基本上在這個「共依存」工作坊裡面,我們就是把「覺知」帶到無意識、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裡面去。所有「相互依存」關係裡的課題,都是源自這個受傷的「內在小孩」。借由療癒這個「內在小孩」,我們就可以終止這相互依賴的關係,為愛建立良好的基礎。 在工作坊中,我們創造了一個沒有壓力,沒有作為的,不需要去修正的氣氛,把自我的覺知和了解帶進來,這就是療癒會發生的原因。透過「愛」,我們內在的空間就會創造出來,很自然地,我們內在的特質就會浮現出來。我會說,期待、期望、恐懼、壓力、罪惡感把我們的「內在小孩」緊縮了,把他關在裡面。借由愛、了解、接納,能夠將內在小孩從心牢裡帶出來。當我們把內在小孩帶出來的時候,療癒就自動發生了。以上這些說明只是給你有關工作坊的一些概念,當然我們也能夠更詳細進入更深,關於工作坊如何發展。
/* 基本重置 */ * { margin: 0; padding: 0; box-sizing: border-box; } /* 字體平滑 */ html { -webkit-font-smoothing: antialiased; -moz-osx-font-smoothing: grayscale; } /* 主要內容區塊樣式 */ .main-content { font-family: 'Helvetica Neue', Arial, sans-serif; color: #333; line-height: 1.6; padding: 20px; } /* 標題樣式 */ h1, h2, h3, h4, h5, h6 { color: #35495e; margin-bottom: 15px; } /* 鏈接樣式 */ a { color: #3498db; text-decoration: none; } a:hover { text-decoration: underline; } /* 列表樣式 */ ul, ol { margin-left: 20px; } /* 圖片樣式 */ img { max-width: 100%; height: auto; } /* 表格樣式 */ table { width: 100%; border-collapse: collapse; } th, td { padding: 10px; border: 1px solid #ccc; } /* 表單樣式 */ input, select, textarea { width: 100%; padding: 10px; margin-bottom: 20px; border: 1px solid #ccc; } /* 按鈕樣式 */ button { padding: 10px 20px; background-color: #3498db; color: white; border: none; cursor: pointer; } button:hover { background-color: #2980b9; }